(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李祺瑤 牛偉坤
6月26日上午,2023年北京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化學科目結束,我國近代化學先驅徐壽創造元素漢語名稱、納米鋁冰固體火箭推進劑、中山公園社稷壇的五色土等素材紛紛進入試卷。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化學試卷試題素材來源廣泛,涉及化學史、科技前沿、傳統文化、社會生活、課內外實驗和實踐活動等。試題設問突出對考生課內所學和課堂表現的考查,引導考生運用學科知識和思想方法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給考生提供更多展示的機會。
化學試題以我國科學家對化學化工發展的貢獻、我國科技前沿新成果等為載體,體現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科技自信。如選擇題中“我國科學家在化學、化工領域的重大貢獻”主題,以徐壽創造元素的漢語名稱、侯德榜發明聯合制堿法、張青蓮院士創新相對原子質量測定方法為素材,考查對元素名稱與符號的辨識、物質的俗稱、元素周期表中信息的獲取,讓考生感受我國科學家心懷祖國的愛國精神、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和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樹立學習化學的志向。又如,“生產實際分析”“實際應用定量計算”兩個欄目,將“利用氨-氫綠色能源技術實現氫能的存儲、釋放與應用”“納米鋁冰固體火箭推進劑”等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試題素材,考查“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主題的相關內容,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物質、反應原理在推進科技發展中的作用,感受到化學是能源科學、環境科學和航空航天工程等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
首都北京的人文歷史優勢也有機融入化學試題中。例如,第26題,以北京中山公園社稷壇中鋪設的五色土為素材,圍繞白土、青土的成分考查了常見物質的化學式、依據化學式判斷元素化合價等基礎知識,讓考生感受到北京人文歷史中蘊含的化學知識。
考試院專家說,化學試卷中,取材教材課堂原型活動的試題、化用教材素材的試題、活用教材原理的試題分值比例均與2022年保持一致,旨在助推“雙減”持續深入推進,凸顯校園學習的重要性,引導考生回歸課堂和教材。其中,取材教材課堂原型活動的試題分值占比約為30%,強調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化用教材素材的試題分值占比約為40%,強調基礎知識和思想方法的簡單應用;活用教材原理的試題分值占比約為30%,強調方法原理的遷移應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