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時明確診斷滑膜炎癥狀主要是關節腫脹,其次是疼痛,功能障礙,肌萎縮,所以如果發現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
2、有些患者在沒有正確診斷下,盲目的治療,喪失了最佳治療時間。
3、及時有效治療經確診后及時正規有效的治療是很關鍵的,滑膜炎早期一般主要是急性期,采用西醫方法,比如:激素、抽液、沖洗、抗生素等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若治療不徹底,錯過最佳治療期,炎癥逐漸轉化為慢性期,反復積液滑膜肥厚、粘連,影響到關節的功能問題。
(資料圖)
4、可采用上述療法進行綜合治療,方可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5、及時鍛煉保健滑膜在治療過程中,關節要停止活動,甚至可能制動,目的是減少積液分泌,但是此方法容易引起關節功能喪失,肌萎縮,誘發關節的其它病變,一般主張治療與功能鍛煉同時進行,避免愈后并發癥,配合正確的功能活動,可以加快積液的吸收,康復后的保健至關重要,因為正常的關節容易誘發滑膜炎,何況滑膜炎的愈后,所以愈后保健是很有必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滑膜炎可以徹底治愈。
6、治療治療概述首先應避免引起創傷或勞損的運動,減少膝部負重及屈伸活動。
7、鍛煉股四頭肌是重要而有效的治療措施,直腿抬高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關節積液吸收,輕度膝關節滑膜炎一般不必臥床休息,可短距離行走,若積液量多,應適當休息,抬高患肢,可以幫助你恢復健康。
8、正規有效的治療及時正規有效的治療是關鍵,必須選擇沒有副作用的治療方法,孝多治療滑膜炎是以祛風散寒、活血化淤為目的,遵循中醫通則不痛的原理,從病理上進行根治。
9、外敷療法膏藥是祖國醫學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膏藥能治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等說法。
10、由于膏藥具有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備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緩慢、作用長期持久、局部療效切實等一系列優點。
11、推拿療法用溫水把雙手洗凈,擦干后雙手互相摩擦至溫熱,找一安靜的環境,最好是在床上;僅穿短褲,露出腿部。
12、點壓六穴:站立或者平坐在床上,雙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膝部都可以。
13、搓熱雙手,用大拇指點壓患有滑膜炎的腿部6處穴位,力度要由輕入重,至相應穴位有麻痛感為好。
14、6處穴位順序如下:環跳穴、伏兔穴、風市穴、膝眼穴、委中穴、血海穴。
15、每處穴位點壓2分鐘。
16、2、推按大腿:平坐在床上,雙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
17、搓熱雙手,把患有滑膜炎的腿放平,雙手從大腿根部往膝蓋方向緩慢推按,力度由輕開始慢慢加重。
18、做此步驟時意念集中在手推過的部位,意念氣血被手推向了膝蓋部位。
19、推按3分鐘。
20、3、按壓膝部:平坐在床上,患病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
21、搓熱雙手,雙手按壓患病膝部:先左右相對按壓(左手在膝蓋左邊,右手在膝蓋右邊)1分鐘,然后上下按壓(一只手在膝蓋上部,另一只手在膝蓋下部)1分鐘,接著全方位的按壓膝部關節(用雙手掌心從各個角度揉按膝蓋至膝部發熱)2分鐘。
22、做此步驟時意念集中在手和膝部接觸的部位。
23、注意:按壓時要用手掌心使勁,類似揉面那種力道。
24、4、足腿導引:平坐在床上。
25、以左腿患膝關節滑膜炎為例:第一步,左腿膝蓋彎曲,左手握住腳趾部位,右手握住腳跟部位;第二步,左手把腳趾向左方向牽引,右手把腳跟向右方向牽引,慢慢牽引到不能動為止,力度要柔和,同時配合呼吸為呼氣;第三步,雙手依然握住腳趾和腳跟,慢慢牽引讓腳自然歸位,同時配合吸氣。
26、以上第二三步重復10次。
27、如果右腿患病反之。
28、每晚,以生姜水以生姜擦拭皮膚后,將膏藥直接貼患處,左右各一貼。
29、注意:做牽引的力度一定要柔和,動作一定要緩慢,幅度要到不能動為止。
30、創傷性滑膜炎推拿療法:仰臥位,膝關節伸直,以法在髕上方操作,以指揉或掌揉法在髕下,內、外側操作15分鐘。
31、2、拔伸屈膝法:患者仰臥位,膝關節曲屈90°左右,助手固定住大腿,醫者雙手握住踝關節先做對抗牽引半分鐘左右之后,在保持牽引力的同時左右扭動2~3次,然后將膝關節盡量屈曲,再恢復至膝關節屈曲90°位,可行2~3遍,最后一遍在保持一定牽引的情況下,助手慢慢放松,使患膝完全伸直。
32、3、用拿法拿股四頭肌及小腿后側肌肉3~5遍,搓揉膝。
33、[4]穿刺療法關節積液較多、張力大時,可進行關節穿刺,將積液和積血完全抽凈,并向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它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
34、研究表明,關節炎中的各種病理改變與它的減少和理化性質改變有密切關系。
35、注射透明質酸鈉有以下作用:覆蓋關節軟骨表面,可以保護關節軟骨,防止或延緩進一步退變;保護關節滑膜、清除致痛質,有明顯減輕疼痛的作用;改善關節的攣縮狀態,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對退變關節的滑液有改善作用。
36、針灸治療體針:常用穴:腎俞、白環俞、環跳、承扶、殷門、委中、陽陵泉。
37、方法:每次選用3~5個穴位,用瀉法。
38、選穴以常用穴為主,根據其疼痛可加夾脊穴、阿是穴及循經取穴。
39、2、耳針:常用穴:坐骨、腎上腺、臀、神門、腰椎、骶椎。
40、方法:用中強刺激,留針10~10分鐘。
41、針刺療法取腎俞、環跳、委中等穴,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42、針灸治療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運用針和灸的方法,對人體腧穴進行針刺和艾灸,通過經絡的作用,達到治病的目的。
43、針灸具有調和陰陽、疏通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
44、艾灸療法艾灸是中醫傳統療法。
45、《本草綱目》記載“艾,外用灸百病,壯元陽,通經脈,行氣活血”。
46、中醫利用艾灸治療兒童髖關節滑膜炎有一定療效。
47、該療法經濟簡便,無創傷,無痛苦,家長學會了可在家施用材料艾條(為減少室內空氣污染用無煙艾條更好)數支;盛有約300毫升水的杯子或碗1個(用來抖落艾灰)。
48、取穴主穴阿是穴(即病變部位用手按壓時感覺有明顯酸麻、疼痛處)。
49、配穴可在與病變對應的部位或病變周圍部位取穴,如環跳穴(側臥屈腿,在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骰骨裂孔的連線上,外1/3與中1/3的交點處)、風市穴(直立垂手,中指指尖所指處)、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
50、操作方法讓患兒側臥,健康的一條腿在下,伸直,患病的腿在上,彎曲,充分暴露病變部位。
51、施灸者坐于患兒一側,左手固定其肢體,以防止其晃動,右手持點燃的2支艾條對準穴位施灸,艾條離皮膚約3厘米,并隨時依患兒感覺調節距離,以患兒感覺有溫熱感為度(因為過熱易發生灼傷,不熱難奏效)。
52、當患兒有酸麻等感覺,皮膚局部微紅,觸之稍熱的時候,就可以了。
53、每次取穴3~5個,每穴施灸10~15分鐘,順序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54、輕者可每日或隔日1次;重者每日2次,5日為1個療程,一般1個療程即可治愈。
55、如不愈可休息1~2天,再進行第2和第3個療程。
56、每次灸療除主穴固定選用外,配穴應交替選用,不得千篇一律。
57、注意事項施灸過程中,要隨時抖掉艾灰于水碗內,防止落到皮膚上引起燙傷。
58、施灸時室內應充分通風,防止煙氣滯留,污染室內空氣。
59、過敏者表現為全身發癢、咳嗽、憋氣、惡心欲吐等,應立即停止灸療,進行穴位按摩o,如全身發癢,可按摩大椎穴、足三里穴等;咳嗽、憋氣,按摩尺澤穴、太淵穴;惡心、欲吐按摩內關穴、足三里穴。
60、[5]固定與練功療法早期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可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并禁止負重。
61、治療期間可作股四頭肌舒縮活動鍛煉,后期應加強膝關節的屈伸鍛煉,這對消除關節積液,防止股四頭肌萎縮,預防滑膜炎反復發作,恢復膝關節伸屈功能,有著積極作用。
62、中醫膏藥療法滑膜主要分布關節周圍。
63、于關節腔相通,分泌潤滑液潤滑關節。
64、在受各種病因(如骨質增生、關節炎、關節結核、風濕病等和創傷性外傷、骨傷、關節內損傷、周圍軟組織損傷、手術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損傷產生炎癥反應,而滑膜對炎癥的刺激的反應是分泌滲液。
65、產生疼痛,嚴格地講,只要關節內有滲出積液,就證明滑膜炎癥存在,其主要表現關節充血腫脹,疼痛,滲出增多,關節積液,活動下蹲困難,功能受限。
66、中醫膏藥滑膜炎凈消膏療法:原理:人體經絡由經和絡組成,經是干線,絡是旁支,經絡縱橫交錯,在人體里構成一張大網,穴位是經和絡的交匯點。
67、“褚病于內,必形于外”。
68、當人體某個部位出現癥狀,治療時要按照經絡的走向,在“阿是穴”及其相應的穴位同時展開,并遵照該病癥相應的療程進行縱橫膏穴結合治療,以達到標本兼治,徹底切斷復發根源的目的,外敷滑膜炎消腫貼膏藥刺激穴位,疏通微循環,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促使滑囊內液體吸收,使之重歸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達到消除滑囊內滑膜炎癥而痊愈的目的。
69、治療滑膜炎的方法,西醫學多認為,素來強調整體施治、治病求本的祖國醫學對此癥早有研究,并以長于活血化瘀、強筋壯骨對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
70、在相應的穴位貼敷可使藥效增加3-5倍,貼穴位是中藥外敷的關鍵所在,在幾百年的實踐中已得到證實。
71、治愈后不易復發。
72、食物療法(1)生姜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只,生姜100~250g,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
73、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
74、用于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75、(2)鹿茸雞:以當年的公雞1只,鹿茸3~6g,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
76、吃肉喝湯,兩天吃完。
77、可根據情況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
78、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79、(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適量。
80、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81、(4)苡米粥:苡米30g、淀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
82、先煮苡米,米爛熟放入淀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
83、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84、(5)防風苡米粥:防風10g,苡米30g。
85、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能清熱除痹。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