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晚間,(300376.SZ)收到了深交所下發的年報問詢函,對公司的業績情況、應收賬款及存貨等方面進行追問。
(相關資料圖)
2022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報告期內,實現營收47.42億元,同比增長10.35%;歸母凈利潤為3.67億元,同比下滑28.75%。除業績下滑外,公司還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遭遇證監會立案。當時,立案告知書一經披露,公司股價便大跌近14%,市值蒸發超25億元。
如今,公司又收年報問詢函,股價再次應聲下跌。6月26日A股開盤,公司股價低開后震蕩下行,截至收盤,公司股價報收6.73元,跌4.54%,成交額為2.58億元,當前公司總市值約156.6億元。
營收與盈利背離遭問詢
是一家專注于電力電子變換技術,并持續深耕產業數字化和“新能源+儲能”領域的公司,主營智慧電源、數據中心、新能源及儲能三大板塊業務。
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47.42億元,同比增長10.35%。其中高端電源裝備及數據中心業務、能源業務營收占比較高,分別實現營收32.38億元、6.86億元,同比分別變動17.7%、-10.12%,兩個業務的營收變動幅度較大。
另外,上述兩個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3.14%、57.42%,同比分別下降2.27個百分點、5.63個百分點,毛利率均在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易事特的新能源業務主要以新能源項目開發、EPC工程、儲能、逆變器等關鍵設備銷售為主。2022年,公司新能源業務的毛利率處于較高水平,為57.42%。對比同行來看,該業務的毛利率遠高于同行陽光電源的24.55%、科士達的25.81%、禾望電氣的27.1%。
分地區來看,華東、中南、華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66億元、12.85億元和2.01億元,同比分別變動38.76%、39.33%、-61.29%;毛利率分別為22.57%、20.79%、39.83%,同比分別增加11.9個百分點、減少7.68個百分點、增加7.48個百分點,地區間毛利率變動趨勢差異較大。
從客戶上來看,2022年,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為18.76億元,占銷售總額的39.56%,其中對第一大客戶的銷售金額達11.08億元,占銷售總額比例為23.37%。
在上述背景下,深交所要求說明高端電源裝備及數據中心、新能源業務營收變動的原因,新能源業務毛利率高的原因及合理性,不同地區毛利率差異的原因。同時,補充說明第一大客戶的交易金額和占比高的原因、以及是否對相關客戶存在重大依賴的情況,并充分提示風險。
另外,營收增加的同時,公司的扣非凈利潤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卻在下滑,分別同比下滑36.52%、18.48%,其營收與盈利背離亦引來關注。
應收賬款和存貨高居不下
除了對公司的業務進行問詢外,深交所對公司的應收賬款和存貨的情況亦進行了追問。
首先看易事特應收賬款的情況。近年來,公司應收賬款呈逐年增長的趨勢。2020年-2022年,公司應收賬款的賬面價值分別為30.94億元、34.83億元、39.86億元,占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23.27%、25.95%、28.32%。
鈦媒體APP注意到,關于應收賬款的情況已多次受到關注,在2018年及2019年年報問詢函中均被提及。
2022年,易事特期末應收賬款賬面余額43.56億元,同比增長16.69%,共計提壞賬準備3.69億元,同比增加47.98%,公司應收賬款及壞賬準備計提金額均同比增長,且壞賬準備的增幅高于應收賬款。
按照計提方式來看,單項計提壞賬準備金額為7507.88萬元,計提比例高達73.99%,且多數與貿易類業務相關;組合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42.8億元,計提比例僅為7.33%,其中光伏發電應收補貼組合項下應收賬款余額為18.6億元,未計提壞賬準備。
針對應收賬款,深交所要求說明應收賬款增加原因以及壞賬準備增長幅度較高的原因、公司按照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中,所涉及貿易類業務的具體業務內容以及壞賬準備計提比例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未對相關補貼計提壞賬減值準備的依據及合理性。
其次是存貨情況,與應收賬款一樣,的存貨亦呈現增長的趨勢。2020年-2022年,公司的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6.76億元、7.31億元、12.91億元,同比增加47.52%、8.02%、76.67%。
2022年末,公司存貨期末賬面余額為13.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7%,其中原材料、合同履約成本的期末賬面余額分別為2.43億元、5.47億元,同比分別增加23.65%、472.09%,增幅較高;庫存商品賬面余額為2.22億元,同比僅增加1.63%。
但在2022年年末,易事特僅對庫存商品計提減值準備,金額為2391.82萬元,比期初減少8.93%。
針對存貨情況,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存貨賬面金額同比大幅增加,但存貨跌價計提比例明顯下降的原因,是否存在應計提未計提的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利用存貨跌價準備進行利潤調節的情形。
創始人及控股股東多次涉嫌違規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時間以來,風波不斷。在收到年報問詢函之前,公司還遭遇證監會立案,其因是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5月1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及第一大股東揚州東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方集團)的控制人何思模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及何思模立案。
由于易事特以及何思模雙雙被立案的具體原因尚未披露,因此無法得知信披違法違規的具體細節。該消息一出,便有投資者在投資互動平臺紛紛詢問“公司及大股東是因為什么信息違規披露?”
對此,公司表示,證監會立案告知書的內容已經在公告中進行披露,具體情況有待證監會進一步溝通和通知。公司會積極配合證監會的調查,不會影響公司的日常經營。
此次被立案調查的何思模正是的創始人,亦是公司原實控人。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何思模首次涉嫌違規,此前,何思模曾經借用他人賬號,短期內買賣股票,并于2018年被中國證監會處罰。
至于控股股東東方集團,則是因主動減持和被動稀釋,導致持有的股份比例累計變動幅度達5.5%,而被下發監管函。
根據相關規定,東方集團作為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持有的股份累計變動幅度達到5%時,需按規定停止買賣股票并及時公告,但東方集團并未按規定停止買賣,進而違反了相關規定。(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李若菡)
關鍵詞: